2021年2月25日上午,“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”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。四川省水電集團大竹公司(以下簡稱:大竹公司)組織干部職工集中收看了大會,見證了“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”這一激動人心的莊嚴歷史時刻。
回顧脫貧攻堅歷程,在四川省水電集團的領導下,大竹公司干部職工五年多來攀爬懸崖峭壁、扎根田間地頭,直面狂風暴雨、烈日驕陽,以良好的敬業精神和堅韌的品格,書寫了能投水電人奮戰脫貧攻堅的精彩畫卷!
五年回顧,收獲喜人成效
大竹公司定點幫扶團壩鎮,已是第五個年頭。2018年以前,全鎮電壓普遍不足200伏,如今全鎮已經徹底擺脫了貧困,實現“小康電”村村通、隨心用。
按照大竹縣委、縣政府“脫貧攻堅”總體部署,在四川能投、四川省水電集團大力支持下,大竹公司以“人民電業為人民”為宗旨,結合當地實際,認真做好電力扶貧、結對幫扶、對口扶貧、鄉村振興戰略、區域協調等工作,堅決打贏扶貧攻堅戰,取得豐碩成果。
五年多來,大竹公司電力扶貧工作得到了四川省水電集團大量項目、技術和資金傾斜。僅2020年,就完成了團壩至雙碑110千伏第二電源并網點建設工程、農網通訊完善工程、“云東110千伏”變電站技改工程、10千伏及以下和農網調整項目工程,新建10千伏線路30千米、配電變壓器80臺、低壓線路308千米、改造戶表11.4萬戶。
一份耕耘,一份收獲。因脫貧攻堅成績突出,大竹公司被省委、省政府表彰為“脫貧攻堅‘五個一’幫扶先進集體”,選派的駐村干部被省委、省政府表彰為“優秀駐村工作隊隊員”。在農網升級改造方面,被水電集團表彰為“電網規劃計劃工作先進集體”“農網改造先進單位”。被四川能投、四川省水電集團表彰為“先進單位”。
扶貧五年來,大竹公司的扶貧干部們不僅是團壩鎮變化的見證者,更是參與者。在他們的幫助下,原本貧窮落后的團壩鎮農華村村民們,如今正昂首挺胸奔走在小康道路上,邁向幸福新生活。
定點幫扶,情系銅鑼山脈
團壩鎮位于大竹縣城東南角,距縣城約20公里,地處銅鑼山脈中段,是貧困高發區和大竹縣脫貧攻堅主戰場。自2016年以來,大竹公司就與團壩鎮開展了結對幫扶脫貧攻堅工作,堅決打通脫貧攻堅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大竹公司在完成日常幫扶工作的同時,還結合幫扶對象家中的實際情況,強化個案服務,提高服務質量。在春耕秋種時節,為貧困戶送去化肥、器具;逢年過節之際,開展慰問貧困戶活動,傳遞了黨和政府的關愛,凝聚了幫扶對象脫貧奔康的信心和決心。
在這五年里,大竹公司以“結親結對”的方式派出中層及以上干部46人結親59戶貧困戶、基層干部40余人結對其他鄉鎮200余戶貧困戶;累計向團壩鎮農華村等貧困村(集體)捐贈扶貧資金、物資等折合人民幣55.47萬元,為結對幫扶貧困戶(個人)捐贈扶貧資金物資折合人民幣11.46萬元。
與此同時,大竹公司還連續7年對全縣五保戶、低保戶等困難群眾每月減免電量15度,累計減免電量1400余萬度,折合電費800余萬元;連續11年開展“金秋助學”,共捐資32萬元,助力160名貧困新生實現“大學夢”。
五年過去了,在團壩鎮開展扶貧工作的干部還牽掛著那里的群眾。他們說:“為群眾謀福利,是扶貧干部的頭等大事,給群眾辦好事、辦實事,就是實現我們自己的人生價值?!?
產業培育,輸血造血并舉
剛剛過去的2020年,是村民周紹瓊入股吊瓜產業的第四個年頭。每到吊瓜成熟收獲的季節,看著滿山的吊瓜,她都笑得合不攏嘴。
周紹瓊是曾經的貧困戶。生存的壓力、生活的艱難,消磨著她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念。2016年,扶貧干部的到來重燃了她對生活的希望。
大竹公司的幫扶干部一來到團壩鎮農華村就馬不停蹄的摸排全村、開展調研、商議對策,積極尋求產業突破。通過調查研究,扶貧干部們發現,農華村有得天獨厚的氣候、土壤,特別適合種植吊瓜。一是吊瓜市場行情好、勞動強度小,適合貧困村的村民栽種;二是吊瓜不僅營養豐富、藥用價值頗高,而且一次播種,年年開花結果,是名副其實的積極效益“短平快”作物。農華村的產業發展規劃由此產生。
明確了產業發展,接下來是尋求足夠的啟動資金。大竹公司為其“輸血”,提供了14萬元的產業發展幫扶資金,幫助農戶發展產業。經過一系列的前期準備,農華村的吊瓜產業從育苗、栽種、采摘到瓜子加工、銷售等環節,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。
時過境遷,在扶貧干部的幫助下,現在,農華村的村民都放心地種植上了吊瓜。農華村吊瓜產業種植土地面積從最初的幾十畝,發展到如今的“十八里吊瓜長廊”。從無到有、從有到優,吊瓜已經成為農華村的一項特色產業。吊瓜產業每年可為農華村村民帶來150余萬元的收益,為村集體經濟創收10萬余元。吊瓜儼然成為了全村人眼中致富的“金元寶”。
吊瓜產業發展如火如荼,農華村白茶、花椒、蜜柚、太子參等產業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。截至2020年,農華村共發展白茶700畝、吊瓜630畝、花椒400畝,三項特色產業勞動用工達600余人,村民實現勞務收入300余萬元。為貧困戶“輸血”更要增強其“造血”功能,農華村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。
農網改造,助力脫貧致富
人們常說“要想富,先修路”。團壩鎮的農網改造工作也因地理位置偏僻、經濟發展緩慢等原因而變得非同尋常。
“以前,我們村的電壓非常低,經常連180伏都達不到,嚴重影響生產生活?!鞭r華村村委會主任覃丹華談起過去村上用電狀況時感慨萬千,他說:“電壓太低,連煮飯都要錯峰煮。”
農華村以前屬于小水電自供區,供區線路建于上世紀80年代初,運行時間長達30多年,電能質量差、電費支出高、安全隱患極大,用電難問題成為阻礙該村脫貧致富的攔路虎之一。
了解到這一情況,大竹公司連夜召開緊急專題研究會。最終與當地個人電力業主協商達成一致意見:由大竹公司捐贈農華村辦公地點專線農網改造所需材料等費用3.3萬元,并提供相應改造技術。
2018年3月,農華村村支“兩委”辦公地點的農網專線改造工程順利完工。同年,大竹公司在四川省水電集團的大力支持下,借助電力體制改革的東風,出資425萬元收購了團壩鎮鄉辦電站及所轄供電區域,并投入近3000萬元資金對該鎮供電區域進行全面改造。截至目前,團壩鎮“小康電”各項指標進一步鞏固,安全、價優、綠色、高效的智能電網已在全鎮全部覆蓋,村民向往的安全電、優質電、放心電、滿意電得以全面實現。
通過對農華村配網改造,到戶電壓明顯提高,電飯煲、電炒鍋、空調、農用機械等電器實現在供區正常使用。農華村的電力要素保障進一步增強,村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高。
此外,大竹公司還自籌資金2900余萬元,完成大竹縣13個鄉鎮、43個易地扶貧搬遷等電力建設項目,改線路、提電壓、換戶表,保障了每個易地扶貧搬遷點都接通動力電、每戶貧困戶都用上放心電。2018年,大竹縣實現“脫貧摘帽”時,全縣貧困村生產生活用電率100%、易地搬遷工程通電率100%、電壓合格率100%。
水滴石穿,著力鄉村振興
電的問題解決了,產業留住了,農華村的貧困戶每年人均增收1000元。2020年,吊瓜產業僅勞務收入就達到了100萬元。農華村也早在2018年就實現了全村脫貧摘帽。然而,脫貧只是村民邁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,不返貧是接下來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近年來,大竹公司以“提升電能質量、助力農村發展”為己任,五年多來爭取農網項目資金10.61億元,爭取項目882個,實施戶表升級改造18.9萬戶,實現對縣內28個鄉鎮321個村實施農網改造,涉及43.5萬戶、106萬人,改造覆蓋率達到了98%。
站在“兩個一百年”的歷史交匯點,大竹公司將深入貫徹落實四川能投、四川省水電集團的要求,持續推進農村地區電網建設,以堅強的電網結構、更高的電能質量,踏上服務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的“新戰場”。







